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质疏松症发生髋部骨折的原因是什么

2025.07.23 08:37

骨质疏松症发生髋部骨折的原因主要包括骨量减少导致骨骼脆性增加、髋部承重较大易受外力冲击、肌肉力量下降使关节稳定性降低、跌倒风险增高直接诱发骨折、年龄增长伴随骨代谢失衡。具体分析如下:

1.骨量减少导致骨骼脆性增加:骨质疏松症的核心特征是骨量流失,骨微结构破坏,髋部作为承重关节,骨密度下降后难以承受日常压力,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度负重运动有助于减缓骨量流失。

2.髋部承重较大易受外力冲击:髋关节在行走或跌倒时承受全身重量,骨质疏松状态下,骨骼抗压能力减弱,外力冲击易造成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避免剧烈活动、使用助行器分散压力可降低风险。

3.肌肉力量下降使关节稳定性降低:随着年龄增长,髋周肌肉萎缩无力,关节保护作用减弱,骨骼更易因失衡或扭转而骨折。规律进行平衡训练和肌肉强化运动能提升关节稳定性。

4.跌倒风险增高直接诱发骨折:骨质疏松患者常伴随视力减退、神经系统功能退化,跌倒概率增加,而髋部着地时易发生骨折。改善居家环境防滑、穿戴护具能有效减少跌倒损伤。

5.年龄增长伴随骨代谢失衡: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作用增强,骨重建能力衰退,髋部骨骼修复速度减慢,骨折后愈合困难。调整饮食结构、遵医嘱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可调节代谢平衡。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预防需从增强骨强度、减少外力伤害、改善身体机能等多方面入手。早期干预和综合管理能显著降低骨折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