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密度检查有什么用

2025.09.15 22:25

骨密度检查可以评估骨质疏松风险、监测骨质流失速度、指导补钙和用药方案、预测骨折发生概率、评估治疗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评估骨质疏松风险:骨密度检查通过测量骨骼中矿物质含量,直接反映骨质疏松程度。数值低于正常范围时,提示骨质疏松风险较高,需提前干预。骨质流失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检查能帮助发现潜在问题。

2.监测骨质流失速度:定期检查可对比不同时间点的骨密度变化,判断骨质流失是否加速。中老年群体或绝经后女性骨质流失较快,动态监测有助于调整干预措施。

3.指导补钙和用药方案:检查结果能为补钙剂量或药物选择提供依据。例如,严重骨质疏松需联合抗骨吸收药物,轻度流失可能仅需增加钙摄入。避免盲目补钙导致过量或不足。

4.预测骨折发生概率:骨密度越低,骨折风险越高。检查数据可量化评估髋部、脊柱等关键部位骨折的可能性,尤其对高龄或长期服用激素者尤为重要。

5.评估治疗效果:针对已采取补钙、运动或药物治疗的群体,复查骨密度能明确干预是否有效。若数值稳定或提升,说明方案可行;若无改善则需调整策略。

检查前需告知医生近期是否服用钙剂或特殊药物,避免穿戴含金属的衣物或饰品。检查过程中保持体位固定,确保数据准确。孕妇或近期接受放射性检查者需谨慎。报告需由专业医生解读,结合其他临床指标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