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坏疽性胆囊炎怎么办

2025.03.05 16:30

坏疽性胆囊炎是一种严重的胆囊疾病,需要及时进行医疗干预。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切除胆囊以及术后护理。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坏疽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壁缺血、坏死和感染引起的,常见于急性胆囊炎的并发症。患者通常表现为剧烈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控制感染和防止病情恶化。抗生素治疗是基础,通常选用广谱抗生素以覆盖可能的病原体。手术切除胆囊胆囊切除术是治疗的核心,手术方式可选择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具体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经验。术后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在治疗坏疽性胆囊炎时,需要注意多个方面。首先,早期识别和诊断至关重要,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胆囊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其次,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需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术后护理同样重要,包括伤口护理、营养支持和预防深静脉血栓等措施。患者应遵循医嘱,定期复查,监测肝功能和其他相关指标。饮食上应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促进身体恢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度运动,也有助于预防胆囊疾病的复发。

坏疽性胆囊炎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疾病,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注意术后护理和生活方式调整,以促进康复并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