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如何有效治疗便血

2025.01.02 13:45

便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痔疮、肛裂、肠道炎症、肠道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有效治疗需针对病因,包括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饮食调整、针对基础疾病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痔疮:痔疮是便血常见原因。对于轻度痔疮便血,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缓解,如避免久坐久站,定时起身活动,保持肛周清洁,便后用温水坐浴。同时可使用痔疮膏或栓剂,能减轻局部炎症,缓解出血症状。若痔疮严重,经常脱出且出血量大,可能就需要手术切除痔疮,从根本上解决便血问题。

2.肛裂:肛裂导致的便血通常伴有疼痛。首先要保持大便通畅,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防止大便干结。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局部涂抹药膏可促进肛裂愈合,减轻疼痛和出血,能松弛肛门内括约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若肛裂反复发作,形成陈旧性肛裂,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切除肛裂创面的瘢痕组织,使创面重新愈合。

3.肠道炎症:如果是肠道炎症引起的便血,如溃疡性结肠炎,需要使用药物控制炎症。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是常用的治疗药物,如美沙拉嗪,可以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减轻肠道黏膜的损伤,从而减少便血。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还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同时,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上选择易消化、少渣的食物,减轻肠道负担。

4.肠道肿瘤:肠道肿瘤也会引起便血。如果是良性肿瘤,如腺瘤性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来治疗,切除后便血症状通常会消失。对于恶性肿瘤,如结肠癌,早期发现应尽快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并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后根据病情可能还需要进行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

5.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也可能导致便血。对于这类疾病,主要是针对血液系统疾病本身进行治疗。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提升血小板数量,严重者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白血病患者则需要进行化疗、骨髓移植等相应治疗,随着血液系统疾病的改善,便血症状也会得到缓解。

便血可能是多种严重疾病的信号,一旦发现便血,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