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急慢性肝炎是什么

2025.08.20 16:10

急慢性肝炎是指肝脏炎症的两种主要类型,急性肝炎通常是由病毒感染、药物、酒精或其他毒素引起的,病程较短,症状明显,而慢性肝炎则是指肝脏炎症持续超过六个月,可能由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异常或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等因素导致,病程较长,症状可能不明显,甚至无症状。

急性肝炎的症状通常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病情发展迅速,及时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恢复肝功能。急性肝炎的病因多样,常见的有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药物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也较为常见。慢性肝炎则表现为肝脏长期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慢性肝炎的症状相对隐匿,常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劳、食欲不振、间歇性腹痛等不适。慢性肝炎的管理需要长期监测和治疗,常常需要通过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等进行干预,以控制病情进展。

在面对急慢性肝炎时,注意事项非常重要。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酗酒和滥用药物,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潜在问题。其次,饮食方面应以清淡、营养均衡为主,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帮助肝脏排毒和修复。对于急性肝炎患者,需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的休息,以促进康复。慢性肝炎患者则应定期复查,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必要时进行肝脏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变化。接种疫苗也是预防肝炎的重要措施,尤其是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了解急慢性肝炎的相关知识,及时就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护肝脏健康,降低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