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为什么会出现心脏骤停的现象

2024.10.12 11:00

心脏骤停是一种突发性心脏功能丧失的情况,常见病因包括心脏疾病、电生理异常、外因导致的心脏损伤、生活方式因素和遗传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心脏疾病:心脏疾病是导致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心脏肌肉缺氧,进而引发心脏骤停。建议针对心脏疾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降低心脏疾病风险。

2.电生理异常:心脏电生理异常,如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会导致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引发心脏骤停。建议对于电生理异常,患者需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或进行射频消融等手术治疗。

3.外因导致的心脏损伤:外力撞击、心脏压迫、电击等外因可能导致心脏损伤,进而引发心脏骤停。建议加强安全意识,避免参与高风险活动,如暴力运动、极限运动等。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提高生存率。

4.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诱发心脏骤停。建议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学会缓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适当锻炼,提高心肺功能。

5.遗传因素:部分心脏骤停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如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等。建议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应进行基因检测,了解自身遗传风险。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检查和预防性治疗。

心脏骤停的病因多种多样,涉及心脏疾病、电生理异常、外因导致的心脏损伤、生活方式因素和遗传因素。为了预防心脏骤停,应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积极治疗相关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心脏骤停的风险。同时,普及心肺复苏技能,提高公众急救意识,为心脏骤停患者争取更多生存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