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老想拉大便又拉不出来怎么回事

2024.12.03 11:23

老想拉大便又拉不出来可能是便秘、痔疮、直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盆底肌功能紊乱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便秘:便秘是常见原因,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水分摄入不足、运动量过少等都可能引发。粪便在肠道内干结,难以排出,就会有便意却拉不出。改善这种情况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1500-2000mL,适度增加运动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2.痔疮:痔疮尤其是内痔,可能会刺激肛门周围的神经,产生便意。同时,肿大的痔核可能会堵塞肛门,导致排便困难。这与长期久坐、久站、便秘等因素有关。患者应避免久坐久站,可进行温水坐浴,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痔疮症状,必要时使用痔疮膏等药物治疗。

3.直肠炎:直肠发生炎症时,炎症刺激直肠黏膜,使直肠黏膜处于充血、敏感状态,不断向大脑传递排便信号,产生便意。但实际上肠道内可能并没有足够的粪便可供排出。直肠炎可能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感染性直肠炎可使用抗感染药物,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4.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功能性肠病,精神紧张、压力过大、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可诱发。肠道功能紊乱,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包括有便意但排便困难。患者要调整生活方式,减轻压力,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避免食用可能诱发症状的食物,如乳制品、麸质等。

5.盆底肌功能紊乱:盆底肌如果出现紧张或松弛不协调等功能紊乱情况,会影响排便过程。例如,盆底肌过于紧张时,会阻碍粪便顺利通过肛门排出。可能与长期不良排便习惯、分娩损伤等有关。可通过盆底肌训练来改善,如凯格尔运动,以增强盆底肌的协调性和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如果这种情况持续较长时间且伴有腹痛、便血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