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缓解气短的最快方法

2024.12.05 17:58

缓解气短可尝试放松身心、调整呼吸、改变姿势、适当运动、治疗基础病等方法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1.放松身心:

当人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引发气短。此时应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找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通过听舒缓音乐、冥想等方式放松精神,舒缓紧张情绪,减轻气短症状。比如在工作间隙感到气短,可停下手中事务,播放轻柔音乐,闭上眼睛,放空大脑几分钟,让身心得到放松,缓解气短带来的不适。

2.调整呼吸:

气短时正确的呼吸方式能有效缓解症状。尝试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这种呼吸方式能增加肺部通气量,提高氧气摄入。也可进行缩唇呼吸,嘴唇呈吹口哨状慢慢呼气,吸气时正常放松。通过规律、缓慢的呼吸调节,改善气短状况,为身体提供充足氧气。

3.改变姿势:

不良姿势可能压迫肺部,影响呼吸导致气短。站立或坐立时保持挺直的姿势,双肩放松,胸部微微挺起,使肺部能充分扩张。睡觉时可适当垫高头部,有助于呼吸顺畅。例如伏案工作者,长时间低头弯腰易气短,应及时调整姿势,伸展身体,保持良好体态,减轻对肺部的压迫,缓解气短。

4.适当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心肺功能会逐渐下降,容易出现气短。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耐力,减少气短发生。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像老年人可每天坚持散步半小时,逐渐提升心肺功能,改善气短情况。

5.治疗基础病:

许多基础疾病如心脏病、肺部疾病等会引发气短。若气短是由这些疾病导致,应积极就医,遵循医嘱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从根本上缓解气短症状。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按医生要求使用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稳定病情,从而减轻气短带来的痛苦。

若气短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胸痛、呼吸困难加重等严重表现,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刺激性物质,以维护呼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