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寄生虫性心肌炎概述

2024.09.10 18:15

寄生虫性心肌炎是指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疾病。

寄生虫性心肌炎主要是由于寄生虫的侵袭和其代谢产物等对心肌造成损害所致。常见的可引起寄生虫性心肌炎的寄生虫包括弓形虫、克氏锥虫、血吸虫等。当这些寄生虫感染人体后,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在心肌内寄生、繁殖,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猝死。在诊断方面,除了结合临床症状外,还需要通过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寄生虫抗体检测、心肌酶学检查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来综合判断。

寄生虫性心肌炎的危害不容小觑。不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而且如果病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能会逐渐进展,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进一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对于寄生虫性心肌炎,预防至关重要。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避免接触可能携带寄生虫的物品或环境,不吃未煮熟的食物等。一旦确诊,应根据寄生虫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针对心脏的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防止病情恶化。对于寄生虫性心肌炎需要提高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