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情况下要切除胆囊

2025.01.17 14:35

切除胆囊的情况主要包括胆囊结石引起的症状、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的增大或恶变风险以及胆囊功能障碍。具体分析如下:

1.胆囊结石引起的症状: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胆囊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当结石阻塞胆管时,可能导致剧烈的腹痛,称为胆绞痛。如果结石引起的症状频繁发作,影响生活质量,医生通常会建议切除胆囊,以防止进一步的并发症。

2.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内的结石或其他因素导致胆囊发炎,常伴有剧烈的腹痛、发热、恶心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胆囊穿孔或感染扩散,危及生命。在急性胆囊炎的情况下,切除胆囊通常是必要的治疗措施。

3.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是胆囊长期受到刺激和炎症的结果,患者可能会经历反复的腹痛和消化不良。随着病情的加重,胆囊的功能可能逐渐下降,导致胆汁排泄不畅。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切除胆囊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4.胆囊息肉的增大或恶变风险:胆囊息肉是胆囊内壁的良性肿块,通常无症状,但如果息肉增大或出现恶变的风险,医生可能会建议切除胆囊。尤其是当息肉直径超过一定范围时,切除胆囊可以预防潜在的癌变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

5.胆囊功能障碍:胆囊功能障碍是指胆囊无法正常收缩和排泄胆汁,导致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如果经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后症状仍未改善,切除胆囊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以恢复正常的消化功能。

切除胆囊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适用于多种胆囊疾病。患者在考虑手术时,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的风险,以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