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脚后跟起泡了怎么办

2025.07.23 08:37

脚后跟起泡后应避免继续摩擦或挤压、保持患处清洁干燥、使用无菌针具穿刺引流、涂抹适量抗菌药膏、穿戴宽松透气的鞋袜。具体分析如下:

1.避免继续摩擦或挤压:起泡的主要原因是局部皮肤受到反复摩擦或压力。此时应立即停止穿导致问题的鞋子,减少行走或站立时间。若必须活动,可用软垫或创可贴保护水泡部位,防止进一步损伤。

2.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水泡表皮破损后易感染,需用温和肥皂和清水轻柔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液体。清洗后自然晾干或用干净纱布轻拍吸水,不可用力擦拭。潮湿环境会延缓愈合,建议每日更换敷料。

3.使用无菌针具穿刺引流:较大水泡影响行动时,可用酒精消毒后的细针从边缘刺破,轻压排出液体。保留泡皮覆盖创面,不可撕扯。操作前后需严格消毒,避免细菌侵入。

4.涂抹适量抗菌药膏:穿刺或自然破溃的水泡可薄涂含凡士林或抗生素成分的药膏,形成保护层。避免使用碘酒等强刺激性药物,以免损伤新生组织。药膏每日更换一次,直至结痂。

5.穿戴宽松透气的鞋袜:愈合期间选择棉质或透气材质的袜子,鞋子需足弓支撑良好且后跟柔软。避免合成纤维或过紧的鞋袜摩擦皮肤,新鞋应逐步适应穿戴时间。

若水泡发红、流脓或疼痛加剧,可能已感染需及时就医。糖尿病或血液循环障碍患者更需谨慎处理,不可自行穿刺。日常注意足部护理,修剪过厚角质层可减少摩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