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湿热是怎么引起的

2025.08.28 15:54

湿热是中医术语,指湿邪与热邪结合,在体内蕴结形成的病理状态。湿邪多因外感潮湿环境或饮食不节,热邪则源于内火过盛或外感暑热,两者相兼为病,阻滞气机,影响脏腑功能,引发多种不适症状。

湿热的形成与内外因素密切相关。外部环境长期潮湿、淋雨涉水或久居湿地,湿邪易从体表侵入。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厚味、生冷油腻或酗酒,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导致水湿内停。热邪的产生与熬夜、情绪郁结、辛辣饮食或素体阳盛有关,湿与热相互搏结,滞留于三焦。湿热蕴结的部位不同,表现各异:在脾胃可见腹胀、口苦黏腻;在肝胆易出现黄疸、胁痛;下注膀胱则引发小便黄赤、淋浊。长期湿热不化还可能引发皮肤湿疹、关节肿痛等问题。

预防湿热需避免久处潮湿环境,保持居所通风干燥。饮食宜清淡,少食甜腻辛辣,适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夏季需防暑湿,出汗后及时擦干,不可贪凉直吹冷风。若已有口苦尿黄、舌苔黄腻等湿热症状,应及时就医辨证调理,不可自行滥用苦寒药物,以免损伤脾胃。适当运动如八段锦、散步可促进气机流通,帮助湿邪排出。情志不畅会加重湿热郁结,需保持心态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