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质疏松会导致骨质破坏吗

2025.08.04 15:56

骨质疏松确实会导致骨质破坏。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导致骨骼脆弱,易发生骨折。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在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加速,骨形成减缓,最终造成骨量减少,骨骼的强度和韧性下降,从而增加了骨折的风险。

在骨质疏松的过程中,骨骼的微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骨小梁的数量和质量减少,骨皮质变薄,骨骼的整体强度降低。这种变化使得即使是轻微的外力或日常活动,也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髋部、脊柱和腕部等,这些部位的骨折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长期的功能障碍和并发症。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风险显著增加,骨折后恢复的时间较长,且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增加了医疗负担。

在预防和管理骨质疏松方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首先,均衡的饮食应包含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以支持骨骼健康。适量的阳光照射也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的吸收。定期进行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骨密度,改善骨骼的强度。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也是重要的,因为这些习惯会加速骨质流失。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应及时了解骨骼健康状况,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以降低骨折风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的健康检查,有助于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及其引发的骨质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