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哪些行为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2025.09.18 16:35

肝功能异常指肝脏在代谢、解毒、合成等功能上出现障碍,可由多种行为或因素引发。长期或短期的不良习惯、疾病感染、药物使用不当等均可能损害肝细胞,导致转氨酶升高、胆红素代谢紊乱等异常表现。

酗酒是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酒精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产生乙醛,直接损伤肝细胞,长期饮酒可能引发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高脂饮食和肥胖同样危害肝脏健康,过量脂肪堆积在肝细胞内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若不控制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滥用药物或误服肝毒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也会造成药物性肝损伤。病毒感染如乙肝、丙肝可通过炎症反应破坏肝组织,而熬夜、过度疲劳则可能削弱肝脏的自我修复能力。

预防肝功能异常需注意避免上述高危行为。饮酒应严格限量,肥胖者需通过饮食调整和运动减重。用药时需遵医嘱,避免自行服用偏方或过量使用保健品。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炎病毒感染或脂肪肝等问题。若已出现乏力、黄疸、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避免延误治疗。同时,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对维护肝脏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