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射频消融会对心脏造成什么危害

2025.03.24 17:51

射频消融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微创手术,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破坏异常电信号传导路径,从而恢复正常心律。虽然射频消融技术成熟且安全性较高,但仍可能对心脏造成一定的危害,包括心肌损伤、心包积液、心律失常加重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出现,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射频消融过程中,导管尖端释放的高频电流会局部加热心肌组织,破坏异常电信号传导路径。如果操作不当或患者心脏结构复杂,可能导致正常心肌组织受损,引发心肌损伤或瘢痕形成。消融过程中可能刺激心包,导致心包积液或心包炎,严重时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部分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短暂的心律失常加重,如房颤或室性早搏,通常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缓解。极少数情况下,射频消融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心脏穿孔或血栓形成,需紧急处理。

进行射频消融前,患者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和心脏结构。手术过程中,医生需精准定位消融靶点,避免对正常心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术后患者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心律和血压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术后短期内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定期随访复查,评估手术效果和心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规范操作和术后管理,射频消融的风险可显著降低,为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