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痰饮痰迷心窍神志不清是怎么回事

2025.09.02 16:43

痰饮痰迷心窍导致神志不清,是中医学对痰湿壅盛、蒙蔽心神所致意识障碍的病理概括。痰饮作为病理产物,若停滞于心包或上扰清窍,可阻碍气血运行与神明活动,表现为神昏谵语、反应迟钝或意识模糊,常见于中风、癫狂或温病重症等疾病过程中。

痰饮的形成多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相关。脾失健运则水湿聚而成痰,肺失宣降则痰浊内停,肾阳不足则水饮上泛。当痰湿随气机升降壅塞心包络,心主神明的功能受扰,轻者可见胸闷烦躁,重者出现神志异常。临床常见舌苔厚腻、脉滑或弦滑等痰湿征象,部分病例伴随喉中痰鸣、肢体困重等症状。传统治法以化痰开窍为主,如导痰汤、涤痰汤等方剂,结合针灸刺激人中、内关等穴位以醒神启闭。现代医学认为,此类症状可能与脑水肿、代谢毒素堆积或神经递质紊乱有关,需结合具体病因干预。

辨证时需区分痰饮的寒热属性与兼夹病机。热痰壅盛者多见面赤气粗、痰黄黏稠,宜清热化痰;寒痰上蒙者常见面色苍白、痰白清稀,需温化寒痰。急症患者出现瞳孔变化或呼吸异常时,提示可能存在颅内病变,须立即进行影像学检查排除脑出血或梗死。长期痰湿体质者需调节饮食结构,避免肥甘厚味,适度运动以助气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化痰中药与中枢抑制剂联用可能加重嗜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