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医讲外感内热是什么意思

2025.07.09 08:32

外感内热是中医术语,指人体同时受到外部邪气侵袭和内部热邪壅滞的病理状态。外感通常由风、寒、暑、湿等外邪引起,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内热则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脏腑功能紊乱导致,常见口干、咽痛、便秘等热象。两者并存时,外邪束表与内热郁结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病机。

外感内热的形成与体质、环境密切相关。平素阴虚阳亢或湿热内蕴者,更易在外邪入侵后化热。例如风寒袭表初期可见鼻塞流涕,若未及时解表散寒,郁而化热则转为咽喉肿痛、痰黄黏稠。饮食辛辣肥甘或长期熬夜会加重内热,使外感病程延长。治疗需表里双解,如银翘散配合清热药物,既要疏风透邪,又需清泄里热。夏季暑湿夹杂或冬季寒包火证,均属此类典型证候。

辨别外感内热需注意症状演变顺序与轻重。初期外感症状明显时,过度清热可能引邪入里;内热炽盛时单纯发汗又会伤津助热。儿童与老人体质特殊,用药需更谨慎。避免自行滥用寒凉或温补类药物,如板蓝根性寒,脾胃虚寒者服用可能腹泻。治疗期间宜饮食清淡,忌辛辣油腻,保持作息规律以防热邪复燃。若高热不退或出现神昏谵语,提示病情加重,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