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冠状动脉斑块是怎样形成的

2025.03.07 20:04

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成主要涉及内皮损伤、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斑块钙化,具体分析如下:

1.内皮损伤:冠状动脉内皮层的损伤是斑块形成的初始步骤。内皮细胞在受到高血压、高血糖、吸烟等因素影响时,其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这种损伤为后续的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提供了条件,从而启动了斑块的形成过程。

2.脂质沉积:内皮损伤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容易渗透到血管壁内。这些脂质在内皮下层积聚,逐渐形成脂质核心。脂质沉积不仅增加了血管壁的厚度,还引发了局部的炎症反应,进一步促进了斑块的发展。

3.炎症反应:脂质沉积后,血管壁内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被激活,吞噬脂质并转化为泡沫细胞。这些泡沫细胞的聚集形成了斑块的早期结构。炎症反应还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加速斑块的形成。

4.平滑肌细胞增殖:在炎症因子的作用下,血管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开始迁移到内膜层,并在此增殖。这些平滑肌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如胶原和弹性蛋白,进一步增加了斑块的体积和稳定性。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基质沉积是斑块成熟的重要标志。

5.斑块钙化:随着斑块的进一步发展,钙盐开始在斑块内沉积,导致斑块钙化。钙化过程使斑块变得更加坚硬和脆弱,增加了斑块破裂的风险。斑块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晚期的典型表现,也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

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相互作用。这一过程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还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了解斑块形成的机制,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