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针灸有可能感染乙肝吗

2025.06.27 17:23

针灸存在感染乙肝的可能性,但通过规范操作可以有效避免风险。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若针灸针具消毒不彻底或重复使用,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现代医疗体系已建立严格的消毒标准,正规医疗机构通常采用一次性针具或高温高压灭菌措施,将感染风险降至最低。

乙肝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有限,但对未严格消毒的器械仍具传染性。研究发现,规范的针灸操作中,病毒交叉感染的概率极低。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只要执行一人一针一穴原则并配合无菌技术,针灸的安全性有充分保障。部分地区曾出现因非法行医或消毒缺失导致的感染案例,这凸显了选择正规机构的重要性。接种乙肝疫苗可提供额外防护,降低潜在暴露后的感染风险。

接受针灸前需确认机构具备行医资质,观察操作者是否使用密封包装的一次性针具。消毒环节应包含酒精擦拭与高温灭菌双重流程。皮肤破损处应避免施针,凝血功能异常者需谨慎。若术后出现持续红肿、发热等症状,应及时检测乙肝抗体与抗原。公众无需过度恐慌,但需提高对不规范诊疗的警惕性。卫生监管部门对重复使用针具等违规行为有明确处罚措施,确保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