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艾灸能治肝胆湿热吗

2025.07.09 08:32

艾灸对缓解肝胆湿热有一定辅助作用,但需结合具体症状辨证施治。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改善湿热郁结引起的胁痛、口苦等症状,但无法替代药物根治病因。

肝胆湿热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导致肝胆疏泄失常,湿热蕴结于内。艾灸选取肝俞、胆俞、期门等穴位,可激发经气、调节肝胆功能。配合阳陵泉、太冲等穴位疏肝利胆,促进代谢废物排出。临床观察显示,艾灸能缓解腹胀、黄疸等不适,但需持续治疗。湿热较重者应配合中药汤剂如龙胆泻肝汤,或针刺疗法增强效果。体质虚寒者更适合艾灸,而实热证明显者需谨慎,避免火上浇油。

操作时需注意艾条与皮肤保持安全距离,防止烫伤。饭后一小时不宜施灸,避免气血过度活跃引发不适。孕妇、皮肤破损或高热患者禁用。治疗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避免加重湿热。若出现头晕、恶心等反应应立即停止。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选穴,定期评估疗效,必要时调整方案。肝胆湿热迁延不愈者需排查胆囊炎、肝炎等器质性疾病,不可单纯依赖艾灸延误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