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怎么检查肠道有没有问题

2025.08.27 08:30

肠道健康可通过观察排便习惯变化、留意腹部不适症状、进行粪便隐血检测、借助影像学检查、接受内镜检查等方式评估。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排便习惯变化:排便频率突然增加或减少、粪便形态异常如稀水样或颗粒状、排便时伴随疼痛或里急后重感,可能提示肠道功能异常。长期便秘或腹泻需警惕器质性病变,记录排便日记有助于医生判断。

2.留意腹部不适症状:持续性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或减弱、按压痛等是常见肠道问题信号。疼痛部位与病变区域相关,如右下腹疼痛可能涉及回盲部,脐周疼痛多与小肠相关。

3.进行粪便隐血检测:通过化学或免疫法检测粪便中微量血液,无需特殊准备。隐血阳性可能反映消化道出血,但需排除饮食或药物干扰,连续检测可提高准确性。

4.借助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观察肠壁厚度及周围淋巴结,CT或MRI能清晰显示肠道结构异常,如肿瘤、梗阻或炎症。造影检查通过对比剂动态观察肠道蠕动和充盈缺损。

5.接受内镜检查:肠镜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病变并取活检,胶囊内镜适用于小肠检查。检查前需清洁肠道,过程中可能需麻醉配合,术后需观察有无出血或穿孔。

检查前需空腹或调整饮食,避免影响结果准确性。选择检查方式应结合症状和医生建议,特殊人群如孕妇或慢性病患者需谨慎评估风险。检查后出现持续不适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