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胫腓骨干骨折诊断治疗常规方法有哪些

2025.09.15 22:25

胫腓骨干骨折的诊断治疗常规方法包括临床表现与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法复位与外固定、手术内固定、康复训练。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表现与体格检查:胫腓骨干骨折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触诊可发现骨擦感或异常活动。体格检查需评估患肢血液循环、神经功能及软组织损伤情况,排除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2.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是诊断胫腓骨干骨折的主要手段,需拍摄正侧位片以明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及是否累及关节。复杂骨折或疑似合并损伤时可辅以CT或MRI检查,进一步评估骨折细节及周围软组织情况。

3.手法复位与外固定:适用于稳定性骨折或无显著移位的患者,通过手法牵引恢复骨折端对位,随后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外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影像学,确保骨折愈合进程正常。

4.手术内固定:对于开放性骨折、严重移位或多段骨折,需行手术复位并采用钢板、髓内钉等内固定器材稳定骨折端。手术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愈合及感染迹象。

5.康复训练:骨折稳定后逐步开展功能锻炼,早期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后期增加关节活动度及负重训练,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治疗过程中需关注患者全身状况,尤其是老年或合并慢性疾病者,防止长期卧床引发并发症。定期随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康复计划,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