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乙肝母婴传播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2025.08.27 08:30

乙肝母婴传播的高危因素包括母亲体内病毒载量高、母亲e抗原阳性、分娩过程中存在产道损伤、未进行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新生儿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具体分析如下:

1.母亲体内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直接反映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载量越高,病毒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胎儿的风险越大。高载量可能导致胎儿在宫内已感染,即使采取阻断措施效果也可能受限。

2.母亲e抗原阳性:e抗原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物,阳性表明病毒活跃复制。e抗原阳性母亲的母婴传播概率显著升高,因病毒更易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这类情况需更严格的阻断方案。

3.分娩过程中存在产道损伤:分娩时产道黏膜破损会增加胎儿接触母血和体液的机会。病毒可通过破损处直接进入新生儿体内,尤其在未采取阻断措施时风险更高。

4.未进行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规范的阻断包括母亲孕晚期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出生后联合免疫球蛋白和疫苗。若未全程规范执行,病毒可能通过垂直传播感染新生儿。

5.新生儿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疫苗是预防母婴传播的关键环节。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可大幅降低感染风险。延迟接种可能导致病毒在新生儿体内定植,增加慢性化概率。

孕期应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分娩时选择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新生儿接种疫苗后需按时完成后续剂次,并定期复查抗体水平。母乳喂养需结合母亲病毒载量评估安全性,避免因乳头皲裂增加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