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急性脑梗死会引起脑脑萎缩吗

2024.08.21 15:51

急性脑梗死可能会引起脑萎缩。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当发生急性脑梗死时,梗死区域的脑组织会受到严重损害,神经细胞死亡和丢失。虽然在急性期主要表现为梗死灶相关的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多次梗死或大面积梗死后,脑部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可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一方面,梗死灶本身会经历一系列病理过程,包括组织液化、吸收等,最终可能形成一个腔隙或瘢痕,这会导致局部脑组织体积减小。另一方面,由于脑梗死对脑部神经环路和代谢的影响,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继发性改变。例如,神经信号传递受损可能影响其他区域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元的代谢需求改变,长期的不良影响可能促使这些区域的神经元逐渐萎缩和丢失。脑梗死还可能引发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损伤和萎缩进程。而且,脑梗死患者往往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这些疾病本身也可能对脑组织产生慢性损害,增加脑萎缩的发生风险。如果急性脑梗死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反复发作或病情持续进展,就更容易导致广泛的脑组织损伤和萎缩,进而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等,导致痴呆、偏瘫等严重后果。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以尽量减少脑梗死对脑组织的损害,降低脑萎缩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