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脂溢性皮炎是怎么引起

2025.03.18 09:24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如头皮、面部、胸部和背部。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通常与皮脂分泌过多、马拉色菌过度繁殖、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以及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遗传、环境、压力、饮食和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与皮脂腺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为马拉色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这种真菌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于皮肤表面,但在某些情况下会过度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同时,皮肤屏障功能的破坏使得外界刺激物更容易侵入,进一步加重炎症。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导致皮肤对马拉色菌或其代谢产物产生过度敏感。遗传因素可能使某些人更容易患上脂溢性皮炎,而环境因素如寒冷、干燥的气候或频繁使用刺激性护肤品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在应对脂溢性皮炎时,需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洁或使用刺激性护肤品,以免破坏皮肤屏障。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和保湿剂有助于维持皮肤健康。饮食方面,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可能对病情有所帮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和减轻压力,也有助于控制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抗炎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避免自行用药或过度依赖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