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什么是扑翼样震颤

2025.08.05 15:13

扑翼样震颤是一种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心房颤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特征是心房以快速而不规则的方式收缩。这种现象常见于心脏病患者,尤其是那些有心脏结构异常或心脏病史的人群。扑翼样震颤的心电图特征通常表现为扑翼波,这种波形在心电图上呈现出特定的形态,通常在心房的电活动中可以观察到。

扑翼样震颤的发生机制与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密切相关。心房的电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心脏的解剖结构、心脏的电传导系统以及外部因素如药物、情绪和生理状态等。扑翼样震颤的发作可能与心房的重入性电活动有关,这种电活动在心房内形成一个环路,导致心房以极高的频率收缩。患者在发作期间可能会感受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力衰竭或血栓形成,增加中风的风险。

在管理扑翼样震颤时,需特别注意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潜在的心脏病史。首先,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出现明显症状时。医生通常会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手段来确认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心脏电复律或导管消融等,具体选择取决于个体的病情和反应。其次,生活方式的调整也至关重要,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度的锻炼以及避免过度的压力和刺激都能够帮助降低扑翼样震颤的发生率。定期的随访和监测也是必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扑翼样震颤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心脏健康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