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婴儿肠痉挛是怎么回事

2025.09.11 17:28

婴儿肠痉挛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问题,主要表现为突发性、阵发性的剧烈哭闹,常伴随蹬腿、蜷缩等动作,多由肠道平滑肌异常收缩引起。该现象通常发生在出生后2周至4个月的婴儿中,多数情况下属于生理性现象,随着消化系统发育成熟会逐渐缓解。

婴儿肠痉挛的具体成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肠道蠕动不协调,或喂养方式不当如过度喂养、吞入空气可能引发胀气或痉挛。部分婴儿对母乳或配方奶中的乳糖、蛋白质过敏或不耐受,也可能刺激肠道引发不适。环境刺激、母亲饮食如咖啡因、辛辣食物或婴儿情绪紧张也可能成为诱因。典型表现为每天固定时段如傍晚持续哭闹超过3小时,每周发作超过3天,但发作间期婴儿进食和生长通常不受影响。

缓解婴儿肠痉挛需注意多方面细节。喂养后拍嗝帮助排出胃内空气,采用顺时针按摩腹部或温敷促进肠道排气。调整母亲饮食结构,减少易产气食物摄入。若怀疑牛奶蛋白过敏,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水解蛋白配方奶。避免过度摇晃或频繁更换安抚方式,保持环境安静以减少婴儿焦虑。若哭闹伴随发热、呕吐、血便或体重不增,需立即就医排除肠套叠、感染等器质性疾病。多数情况下,肠痉挛会在婴儿4-6月龄后自然消失,家长无需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