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母乳引起的黄疸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吗

2025.09.03 16:34

母乳引起的黄疸通常是可以继续母乳喂养的。母乳性黄疸是指由于母乳中某些成分影响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导致黄疸的出现。这种情况在新生儿中相对常见,通常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出现,且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对婴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与母乳中某些成分有关,尤其是母乳中的某些脂肪酸和激素,这些成分可能会抑制肝脏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尽管黄疸的出现可能让父母感到担忧,但大多数情况下,黄疸是自限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的肝脏功能逐渐成熟,胆红素水平会自然下降。继续母乳喂养不仅不会加重黄疸,反而能够提供婴儿所需的营养和免疫保护,有助于其健康成长。

在继续母乳喂养的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观察婴儿的黄疸程度以及其他健康状况。如果发现黄疸加重,或者婴儿出现嗜睡、食欲不振、呕吐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喂养频率也非常重要,确保婴儿能够获得足够的母乳,有助于促进排便,从而帮助胆红素的排泄。适当的阳光照射也有助于降低胆红素水平,但需注意避免过度暴露,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在母乳喂养期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婴儿的体重和生长发育情况,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如果有任何疑虑或不适,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母乳性黄疸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安全继续母乳喂养的,保持良好的喂养习惯和定期检查将有助于婴儿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