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胆囊息肉是怎么回事 如何治疗

2025.03.05 16:30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内层黏膜上出现的异常增生组织,通常表现为向胆囊腔内突出的赘生物。大多数胆囊息肉为良性,但少数情况下可能存在恶变风险。胆囊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胆固醇代谢异常、慢性炎症、遗传因素等。其症状通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不适、消化不良等表现,多数情况下通过超声检查偶然发现。

胆囊息肉的治疗需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数量及患者的症状综合评估。对于直径小于10毫米且无恶变特征的息肉,通常建议定期随访观察,无需立即手术。随访期间可通过超声检查监测息肉的变化。对于直径超过10毫米、生长迅速、伴有胆囊结石或存在恶变风险的息肉,建议行胆囊切除术。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后者因创伤小、恢复快而成为首选。对于无症状且无恶变风险的小息肉,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胆固醇水平等非手术方式管理,减少息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在胆囊息肉的管理过程中,需注意定期复查,尤其是对于未手术的患者,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以监测息肉的变化。饮食上应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有助于改善胆固醇代谢。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对预防胆囊息肉的发生和发展有积极作用。若出现持续性腹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胆囊息肉恶变或其他并发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