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化验大便能查出什么病

2025.02.09 19:58

大便化验能查出肠道感染性疾病、肠道寄生虫病、消化道出血、肝胆疾病、肠道肿瘤等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1.肠道感染性疾病:肠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肠炎等可通过大便化验查出。正常大便中不会有大量白细胞、红细胞以及特定的病原菌。当感染发生时,白细胞增多提示炎症反应,红细胞可能因肠道黏膜受损而出现。例如细菌性痢疾,大便中可检测到痢疾杆菌,还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及脓细胞,有助于明确诊断并指导后续治疗。

2.肠道寄生虫病: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等能通过大便检查发现。在大便中可找到寄生虫的虫卵、幼虫或成虫。像蛔虫卵,有其特定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可清晰辨认。如果患者有腹痛、消瘦、肛门瘙痒等疑似肠道寄生虫病的症状,大便化验找到相应的寄生虫证据,就能确诊并进行针对性的驱虫治疗。

3.消化道出血:大便化验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当消化道有出血时,大便潜血试验可能呈阳性。如果出血量较少,红细胞可能在肠道内被破坏,肉眼看不到血便,但潜血试验可以检测到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上消化道出血时,大便颜色可能呈黑色柏油样便,下消化道出血可能为暗红色血便或鲜血便,大便化验有助于判断出血的部位和大致出血量。

4.肝胆疾病:肝胆疾病可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从而在大便化验中有所体现。例如,在阻塞性黄疸时,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大便颜色会变浅,呈陶土样。同时,大便中的胆色素含量会发生改变,通过检测大便中的胆红素、粪胆原等成分,可以辅助诊断肝胆疾病,了解肝脏的代谢和胆汁排泄功能是否正常。

5.肠道肿瘤:肠道肿瘤患者的大便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改变。某些肠道肿瘤可能会导致大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在大便化验中,可能会发现潜血阳性,因为肿瘤组织可能破溃出血。在一些晚期肠道肿瘤患者的大便中,有时还能发现脱落的肿瘤细胞,这对肠道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在进行大便化验前,应注意避免服用可能影响化验结果的药物,如铋剂、铁剂等,这些药物可能导致大便潜血假阳性。采集大便样本时,要使用干净的容器,避免混入尿液、污水等杂质,确保样本的准确性。一般选取有异常外观如黏液、脓血等部分进行采集,如果外观无异常,可从不同部位采集适量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