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如何筛查肝脏纤维化

2025.03.06 10:21

筛查肝脏纤维化是早期发现和干预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筛查方法,可以及时识别肝脏纤维化的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肝脏纤维化的筛查通常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在临床实践中,筛查肝脏纤维化的第一步是评估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长期饮酒、慢性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是导致肝脏纤维化的常见原因。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肝脏纤维化的风险。体格检查中发现的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也可能提示肝脏纤维化的存在。实验室检查是筛查肝脏纤维化的重要环节。肝功能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常规检查可以反映肝脏的整体功能状态。血清学标志物如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肽等,能够间接反映肝脏纤维化的程度。近年来,非侵入性肝纤维化评分系统如FIB-4指数、APRI评分等,通过结合患者的年龄、血小板计数、肝功能指标等数据,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肝脏纤维化的风险。影像学检查在筛查肝脏纤维化中具有重要价值。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初步筛查手段,能够发现肝脏形态和结构的异常。弹性成像技术如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和磁共振弹性成像MRE,能够直接测量肝脏的硬度,从而评估纤维化的程度。这些检查方法具有无创、快速、可重复性强的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筛查和长期随访。

在筛查肝脏纤维化时,需要注意结合多种检查手段,避免单一检查的局限性。例如,血清学标志物虽然方便,但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不准确。影像学检查虽然直观,但可能无法区分纤维化的具体分期。综合评估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才能得出更为准确的诊断。筛查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避免因过度检查或误诊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慢性肝病患者、长期饮酒者等,应定期进行肝脏纤维化的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通过科学的筛查方法和全面的评估,可以有效降低肝脏纤维化的进展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