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有

2025.04.16 11:03

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是指通过血液接触或血液制品传播的感染性疾病。这类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潜在的健康风险,可能对个体和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影响。常见的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如输血、共用注射器、母婴垂直传播以及不安全的医疗操作等。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艾滋病则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破坏免疫系统,导致机体易受其他感染和疾病的侵袭。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但也可通过血液传播。这些疾病的传播不仅限于直接血液接触,还可能通过污染的医疗器械、纹身工具或共用个人卫生用品等途径发生。预防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血液筛查、推广安全注射、规范医疗操作以及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在预防和管理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时,需注意多个方面。首先,确保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血液筛查标准,避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其次,推广一次性医疗器械的使用,杜绝重复使用或共用注射器、针头等物品。公众应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和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医护人员、静脉吸毒者等,应加强健康教育和防护措施。早期诊断和治疗也是控制疾病传播的关键,定期体检和及时就医有助于发现和管理感染。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公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