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什么是椎动脉型颈椎病

2025.07.29 15:2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由于颈椎退行性变或损伤导致椎动脉受压或供血不足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视觉障碍等症状。此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或有颈椎病史的人群。随着颈椎的退化,椎间盘和椎体的变化可能导致椎动脉的压迫,进而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造成一系列神经系统的症状。

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中,颈椎的结构变化是主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的椎间盘可能出现退化,导致椎体的增生或骨刺形成,这些变化可能直接压迫椎动脉。颈椎的活动度下降也会影响血流的正常循环。患者常常会感到颈部僵硬,活动受限,伴随有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晕厥或意识障碍。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改善症状、减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缓解症状,改善颈椎的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颈部姿势是预防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措施。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保持同一姿势,适时进行颈部的活动和放松,有助于减轻颈椎的负担。选择合适的枕头和床垫,保持颈椎的自然曲度,也能有效降低颈椎病的发生风险。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人群,及时就医并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非常重要。定期进行颈椎的检查,了解病情变化,能够帮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整体素质,降低颈椎病的风险。关注颈椎健康,及时采取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