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小儿坏死性结肠炎该怎么办

2025.09.08 17:11

小儿坏死性结肠炎需及时就医并禁食以减轻肠道负担、根据病情选择抗生素或手术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并发症、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机体需求、术后加强护理并预防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并禁食以减轻肠道负担:坏死性结肠炎进展迅速,需立即住院治疗。禁食是首要措施,避免食物刺激病变肠道,减少肠蠕动和穿孔风险。医生会通过胃肠减压进一步降低肠内压力,同时评估肠管坏死程度。禁食期间需严格记录出入量,观察腹胀是否缓解。

2.根据病情选择抗生素或手术治疗:轻度病例可采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但需动态观察疗效。若出现肠穿孔、腹膜炎或保守治疗无效,需紧急手术切除坏死肠段。手术方式取决于病变范围,可能需造瘘或一期吻合。术后仍需继续抗感染治疗,防止败血症。

3.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并发症:持续监测体温、心率、呼吸及血压,警惕感染性休克。定期检查腹部体征,如肌紧张或肠鸣音消失。实验室检查重点关注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电解质水平。影像学复查有助于发现肠壁积气或门静脉气体等恶化征象。

4.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机体需求:禁食期间需全静脉营养提供热量、蛋白质及微量元素。配方需根据年龄、体重调整,避免高血糖或肝功能损害。逐步恢复肠内营养时,首选低渗无渣配方奶,缓慢增加喂养量,观察耐受情况。

5.术后加强护理并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造瘘患儿需注意瘘口周围皮肤保护,避免排泄物刺激。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但需避免剧烈哭闹增加腹压。出院后定期随访,评估生长发育及肠道功能。

治疗期间需保持环境清洁,减少探视以防交叉感染。家属应学会观察病情变化,如呕吐、血便或精神萎靡需立即返院。喂养恢复阶段严格遵循医嘱,不可擅自调整奶量或浓度。长期随访中关注贫血、营养不良等后遗症,必要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