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质疏松要怎么办

2025.09.15 22:26

骨质疏松需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坚持适度负重运动、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定期检测骨密度、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具体分析如下:

1.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日常饮食应多选择奶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同时适当晒太阳或补充维生素D制剂。缺乏这两种营养素会导致骨量流失加速,合理补充有助于维持骨密度。

2.坚持适度负重运动:运动能刺激骨骼生长,提高骨强度。推荐快走、慢跑、太极拳等低冲击力运动,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骨骼退化,适度锻炼可延缓骨质疏松进展。

3.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抑制骨细胞活性,酒精干扰钙的吸收代谢。戒烟限酒能减少骨量流失,降低骨折风险。长期吸烟饮酒者骨密度普遍较低,改善生活习惯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4.定期检测骨密度:通过骨密度检查能早期发现骨质疏松,评估治疗效果。建议高危人群每年检查一次,普通人群每2-3年检查一次。及时监测可调整干预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5.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严重骨质疏松需药物干预,如双膦酸盐类、雌激素调节剂等。药物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缓骨量流失。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骨质疏松的干预需长期坚持,不可急于求成。日常需预防跌倒,居家环境减少障碍物,选择防滑鞋具。出现不明骨痛或身高变矮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