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房间隔缺损手术哪一年开始

2025.02.06 08:49

房间隔缺损手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们开始探索通过手术修复先天性心脏缺陷的方法,其中就包括房间隔缺损的修复。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指的是心脏的左右心房之间存在一个异常的孔洞,导致氧合血和未氧合血混合,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最初的手术方法主要是通过开胸手术来修复这个缺损,手术过程复杂且风险较高。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心脏外科和麻醉技术的不断提升,医生们逐渐掌握了更为精细的手术技巧,房间隔缺损的修复手术也变得更加安全和有效。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术前的评估和术中的监测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使得手术的成功率显著提高。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的引入,使得一些房间隔缺损患者可以通过导管介入的方式进行修复,进一步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和恢复时间。

在进行房间隔缺损手术时,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患者及其家属了解。首先,术前的评估至关重要,医生会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详细了解缺损的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心脏功能,以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其次,患者在手术前应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前准备,包括合理饮食、适度锻炼等。手术后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检查,以确保心脏功能的恢复和监测可能的并发症。术后患者可能会感到一定程度的不适,但通常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家属的支持和陪伴对于患者的心理和情绪恢复也非常重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术后的康复。了解手术相关知识、保持积极的心态以及遵循医生的指导,都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恢复顺利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