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的患者容易低血压是真的吗

2024.09.10 18:14

心律失常的患者容易出现低血压,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频率等出现异常。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尤其是一些严重的、快速性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快速心房颤动等,可能会导致心脏的有效射血明显减少。心脏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供应到全身各个部位,从而引起血压下降,出现低血压的情况。某些缓慢性心律失常,如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由于心脏跳动过慢,也会使心脏射血不足,进而导致低血压。

而且,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功能可能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受损。心脏功能的下降会影响其正常的收缩和舒张,使得血液在心脏内的潴留和射出受到影响,这也容易引发低血压。同时,心律失常还可能引起患者出现头晕、乏力、黑矇甚至晕厥等症状,这些症状进一步加重时,可能会伴随血压的降低。另外,长期的心律失常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逐渐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脏进一步受损,也会增加低血压发生的风险。对于心律失常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其血压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低血压,以避免因低血压带来的严重后果,如休克、重要脏器缺血等。同时,应积极治疗心律失常,改善心脏功能,从而减少低血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