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引起呕血的5种常见疾病

2024.08.24 21:10

引起呕血的常见疾病主要有以下5种: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门静脉高压症、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胆道出血。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导致呕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溃疡侵蚀到血管时,就容易引起出血。患者多有长期的上腹部疼痛病史,在出血前可能疼痛加剧,出血后疼痛可暂时缓解。门静脉高压症主要见于肝硬化患者,由于门静脉压力升高,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些曲张的静脉容易破裂出血,且出血量大、来势凶猛,常可危及生命。急性胃黏膜病变常因严重应激、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胃黏膜发生急性损伤而出血。胃癌患者随着病情进展,癌组织侵犯血管也可导致呕血,同时还常伴有上腹部疼痛、消瘦、食欲减退等表现。胆道出血多由胆道感染、胆道结石等引起,血液可经胆道进入消化道而引起呕血,常伴有右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

除了以上这些疾病,还有其他一些情况也可能导致呕血,比如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急性传染病等。一些少见的疾病如胃血管瘤、胃平滑肌瘤等也可能引起呕血。在临床上,对于呕血患者,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有无胃肠道疾病、肝病、饮酒史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等和影像学检查如胃镜、腹部超声、CT等,以明确呕血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于大量呕血的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包括补充血容量、止血等,以挽救患者生命。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呕血是一种严重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规范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