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静脉下出血是什么病

2025.07.21 09:03

静脉下出血是指静脉血管破裂导致的血液外渗现象,属于血管性病变的一种。常见于下肢静脉曲张、外伤或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下,表现为皮下淤青、肿胀或局部疼痛。若发生在内脏静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出血风险,需及时明确病因并干预。

静脉下出血的成因多样,静脉曲张患者因血管壁薄弱易破裂;外伤可直接损伤静脉;凝血异常如血小板减少或抗凝药物使用过量也会增加出血概率。内脏静脉出血常见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此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可导致呕血或黑便,危及生命。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手段,如超声或CT静脉造影,必要时进行血液凝血功能检测。

预防静脉下出血需避免久站久坐、控制体重以减少静脉压力,外伤后及时冷敷加压包扎。服用抗凝药物者需定期监测凝血指标,肝硬化患者应筛查食管静脉曲张。若出现不明原因皮下淤血、持续肿胀或呕血便血,须立即就医。治疗包括压迫止血、药物改善凝血功能,严重者需手术或介入栓塞止血。日常避免剧烈运动碰撞,高血压患者需稳定血压以降低血管破裂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