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撕脱性骨折是什么意思

2025.07.29 15:21

撕脱性骨折是一种由于强烈的牵拉力或外力作用导致骨骼与附着的肌腱或韧带分离而形成的骨折类型。这种骨折通常发生在关节附近,尤其是在青少年和运动员中较为常见,因为此类人群的骨骼尚未完全成熟,韧带和肌腱的强度相对较高,容易在外力作用下造成撕脱。

撕脱性骨折的发生机制通常与剧烈运动、跌倒或意外事故有关。在运动中,快速的转身、急停或跳跃等动作可能导致肌腱或韧带对骨骼施加过大的拉力,从而使骨骼在附着点处发生撕裂。这种骨折的症状包括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以及可能出现的淤血。影像学检查,如X光或MRI,通常用于确认诊断并评估骨折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一般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选择取决于骨折的类型、位置及患者的年龄和活动水平。保守治疗通常包括休息、冰敷、物理治疗和使用支具,而严重的撕脱性骨折可能需要手术进行骨骼复位和固定。

在处理撕脱性骨折时,需特别注意几个方面。首先,及时就医是关键,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其次,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活动能力,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以免造成二次损伤。保持良好的营养和充足的休息,有助于骨骼的愈合。对于青少年患者,家长应关注其运动方式,避免高风险动作,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降低受伤风险。定期进行复查,确保骨骼愈合良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确保恢复过程顺利。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合理的康复,可以有效地恢复功能,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