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挛痹是怎么引起的

2025.08.28 15:54

挛痹的发病原因主要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或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中医理论认为,外感风寒湿邪、内伤情志或劳损过度均可导致气血瘀滞,筋脉失养,从而引发肢体拘挛、麻木疼痛等症状。现代医学角度则多与神经系统病变、肌肉损伤或代谢异常等因素相关,具体机制需结合临床检查明确。

风寒湿邪侵袭是常见诱因,久居潮湿环境或受凉后易使邪气滞留经络,阻碍气血运行。情志失调如长期忧思郁怒,可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筋脉舒展。过度劳累或外伤可能导致局部气血瘀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也可能引发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挛痹症状。部分病例与先天体质虚弱或营养不良有关,气血生化不足难以温煦四肢。

预防挛痹需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久处阴冷潮湿环境。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气血畅通,但需避免过度劳累。情绪管理同样重要,及时疏解压力可减少肝气郁结风险。饮食宜清淡而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有益神经健康。出现持续肢体麻木、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对缓解症状有一定效果,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