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布病为什么人和人不传染

2025.09.25 16:46

布鲁氏菌病布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其分泌物传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极为罕见。目前医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均未发现布病在人际间通过日常接触、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播的确凿证据。传播途径的局限性使得布病在人群中难以形成链式传染,主要风险仍集中在动物源性暴露。

布病的传播依赖布鲁氏菌侵入人体,而该病原体在人际传播中缺乏有效途径。病原体通常存在于感染动物的乳汁、胎盘或体液中,人类主要通过皮肤伤口接触、食用未灭菌的乳制品或吸入含菌气溶胶感染。人与人之间缺乏类似动物宿主的持续排菌条件,且布鲁氏菌在体外存活能力有限,无法通过飞沫或接触实现有效传播。少数报道的母婴垂直传播或性传播案例属于极端特殊情况,不具备流行病学意义。布病患者不会通过咳嗽、握手或共用餐具传播病原体,这与流感、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有本质区别。

预防布病需重点避免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处理动物组织时佩戴防护装备,饮用巴氏消毒乳制品。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暴露史,医务人员需遵循标准防护措施。尽管人际传播风险极低,但免疫功能低下者仍需谨慎接触患者体液。实验室人员操作布鲁氏菌培养物时需达到生物安全三级防护标准。公众无需对人际传播过度担忧,但需提高对动物源性感染的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