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宫寒是什么导致的

2025.07.09 08:32

宫寒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指子宫受寒或阳气不足导致的功能失调。其成因涉及内外多种因素,包括体质虚弱、外感寒邪、生活习惯不当等。中医认为,寒邪侵袭或体内阳气不足会使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问题。

宫寒的形成与长期受凉密切相关。例如,经期淋雨、穿露脐装、久居空调房等行为易使寒邪侵入胞宫。饮食偏好生冷食物,如冰饮、海鲜,会损伤脾胃阳气,间接影响子宫温度。先天体质虚寒或久病耗伤阳气的人群更易出现宫寒症状。情绪因素如长期抑郁或压力过大,也可能导致气滞血瘀,加重寒凝问题。中医调理常采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如艾灸、服用当归、艾叶等温性药材,同时强调暖宫以恢复气血通畅。

预防和改善宫寒需注意保暖,尤其避免腰腹部受凉。饮食上减少生冷摄入,适量添加姜、红枣等温补食材。适度运动如八段锦或慢跑可促进阳气生发,但避免过度劳累。经期忌食冷饮、避免剧烈运动。若症状严重如持续痛经、经血暗黑有血块,建议咨询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自行滥用温补药物导致上火或气血失衡。日常可结合泡脚加入艾草或花椒辅助驱寒,但水温不宜过高,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