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2025.08.18 16:37

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体是附红细胞体,属于一种小型的、细胞内寄生的原虫,主要感染红细胞。该病原体的学名为巴贝斯虫,通常通过被感染的蜱虫叮咬传播给宿主,导致宿主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

附红细胞体病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尤其在温暖潮湿的地区更为常见。感染后,附红细胞体会在宿主的红细胞内繁殖,导致红细胞破裂,进而引发贫血、发热、乏力等症状。病原体的生命周期复杂,蜱虫作为宿主的媒介,能够在其体内完成一部分发育,随后通过叮咬将病原体传递给其他动物或人类。感染的严重程度与宿主的免疫状态、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及数量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表现多样,轻度感染可能无明显症状,而重度感染则可能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户外工作者、农民及宠物主人,需特别关注附红细胞体病的预防与控制。

在预防附红细胞体病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首先,避免在蜱虫滋生的环境中长时间逗留,尤其是在夏季和秋季。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使用驱虫剂可有效减少被蜱虫叮咬的风险。定期检查身体和衣物,及时发现并去除附着的蜱虫,能够降低感染的几率。对于宠物,定期使用防蜱虫的药物和进行体检,确保宠物的健康与安全。若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了解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身及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