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中医可以治疗月经量少吗

2025.06.27 17:23

中医在调理月经量少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辨证论治,中医能够针对不同体质和病因进行个性化调理,改善气血不足、肝郁气滞、肾虚等导致的经量过少问题。临床实践表明,中药、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能有效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内分泌功能,帮助恢复正常的月经量。

月经量少在中医理论中多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异常相关。气血亏虚者常见经色淡红、质地清稀,多采用八珍汤等补益方剂;肝气郁结者多伴胸胁胀痛,常用逍遥散疏肝解郁;肾精不足者多见腰膝酸软,左归丸等滋肾填精方剂效果显著。针灸常选取关元、三阴交等穴位,配合艾灸温通经脉。调理周期通常需要3个月经周期以上,需结合体质辨识进行动态调整。部分案例显示,配合饮食调养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和规律作息,效果更为理想。

治疗期间需避免生冷寒凉食物,防止寒凝血瘀加重症状。阴虚体质者慎用温燥药物,防止伤阴化火。服用中药期间出现口干、便秘等反应需及时复诊调整方剂。器质性疾病如宫腔粘连、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需中西医结合治疗。孕妇、哺乳期及备孕人群用药前必须专业评估。月经量持续减少伴闭经、剧烈腹痛需排除肿瘤等器质病变。记录基础体温和经色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疗效,治疗期间应保持情绪舒畅,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耗伤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