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腰椎穿刺术采取什么体位

2025.07.23 08:37

腰椎穿刺术采取侧卧位、坐位、俯卧位、屈曲位、头低足高位。具体分析如下:

1.侧卧位:患者侧卧于检查床,背部靠近床沿,双膝屈曲贴近腹部,头部向胸部弯曲,使脊柱呈弓形。此体位便于穿刺针进入椎间隙,减少脑脊液压力波动,降低术后头痛风险。侧卧位适用于大多数成人及儿童,操作时需保持身体稳定,避免移动导致穿刺偏差。

2.坐位:患者坐于床边,双脚踩踏支撑物,身体前倾趴于枕垫上,头部下垂贴近胸部。坐位可使脊柱充分暴露,适用于肥胖或脊柱畸形患者。但需注意脑脊液压力较高时可能增加脑疝风险,操作需谨慎控制流速。

3.俯卧位:患者俯卧于检查床,腹部垫枕抬高臀部,头部转向一侧。此体位适用于腰椎手术史或局部皮肤感染者,可避开瘢痕组织。俯卧位需调整床面倾斜度,确保穿刺点与操作者视线平齐。

4.屈曲位:患者侧卧或坐位时最大限度屈曲脊柱,使椎间隙增宽。此体位有助于穿刺针顺利进入硬膜下腔,尤其适用于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操作时需固定患者姿势,避免因肌肉放松导致体位改变。

5.头低足高位:患者侧卧后调整床面倾斜,头部降低10-15度。此体位利用重力减少脑脊液流失,降低低颅压症状发生率。需监测患者呼吸循环功能,避免长时间倾斜引发不适。

穿刺前需确认患者凝血功能及药物过敏史,操作中严格无菌技术,避免快速放液。术后平卧6小时以减少并发症,观察有无头痛或神经症状。出现异常需及时处理,记录脑脊液性状及压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