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病人发生室颤,会不会出现意识障碍

2025.08.14 17:27

室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通常会导致意识障碍。室颤时,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导致全身各个器官,尤其是大脑,缺乏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由于大脑对氧气的需求极为敏感,缺氧会迅速引发意识丧失,甚至在几秒钟内出现昏迷。室颤的发生通常伴随着意识障碍,及时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在室颤发生时,心脏的电活动变得极为混乱,导致心室无法有效收缩,进而影响血液循环。由于血液无法流向大脑,意识障碍的发生几乎是必然的。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失去意识、无反应等症状,甚至在短时间内出现心脏骤停。此时,及时的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是挽救生命的关键。若未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心律,缺氧时间过长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死亡。室颤的处理不仅要迅速,还需专业的医疗干预,以确保患者能够尽快恢复意识和生命体征。

在面对室颤的情况下,首先应保持冷静,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可能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进行心肺复苏。对于旁观者而言,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至关重要,能够在关键时刻提供帮助。室颤的发生通常与多种心脏疾病有关,因此在平时应注意心脏健康,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心脏病史或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避免过度压力,也有助于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对于已知心脏病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服用药物,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就医。意识障碍的发生是室颤的一种直接后果,了解其机制和应对措施,有助于提高急救成功率,保护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