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绒毛下出血是怎么回事

2025.04.27 20:10

绒毛下出血是指胎盘绒毛膜下发生的出血现象,常见原因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外伤或机械性刺激、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或炎症反应。具体分析如下: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导致胎盘血管痉挛和内皮损伤,进而引发绒毛下出血。血压升高使胎盘血流灌注不足,绒毛间隙压力增大,血管壁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病情严重时可能发展为子痫前期,进一步加重出血风险。

2.胎盘早剥:胎盘早剥是指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绒毛下出血是其常见表现之一。剥离过程中血管断裂,血液积聚在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形成血肿。胎盘早剥可能与子宫内压力骤变、血管病变或外力作用有关。

3.外伤或机械性刺激:腹部受到直接撞击、跌倒或不当的产前检查操作可能导致绒毛下出血。外力作用使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发生微小剥离,血管破裂出血。此类出血通常伴有腹痛或阴道流血,需及时评估处理。

4.凝血功能障碍:某些疾病或药物影响凝血功能时,可能增加绒毛下出血的风险。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或抗凝药物使用均可能导致出血倾向,使胎盘血管破裂后难以自行止血。

5.感染或炎症反应:宫内感染或绒毛膜羊膜炎可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组织水肿,进而诱发绒毛下出血。感染还可能直接损伤胎盘血管结构,增加出血概率。

绒毛下出血的发生机制复杂,临床需结合病史、症状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及时干预对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必要时需终止妊娠或采取止血措施。预防重点在于控制基础疾病、避免外伤及规范产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