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药湿敷的适应证是什么

2025.07.09 08:32

中药湿敷是将中药煎煮后用药液浸湿纱布敷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法,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其适应证广泛,常用于皮肤炎症、软组织损伤、关节疼痛及疮疡等病症。通过局部给药,药物成分可直接作用于病灶,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同时避免口服药物的胃肠刺激。

中药湿敷适用于多种疾病。皮肤科常用于湿疹、皮炎、痤疮等,能缓解瘙痒、渗出及红肿;外科用于跌打损伤、扭伤或术后肿胀,可散瘀消肿;骨科针对关节炎、滑膜炎等,能减轻疼痛和僵硬感。对于疮疡初起或溃后久不愈合,湿敷可清洁创面、祛腐生肌。不同病症需配伍相应中药,如黄柏、苦参用于湿热型皮炎,红花、当归用于血瘀型损伤。

使用中药湿敷需注意药液浓度与温度,避免烫伤或过敏。湿热证宜凉敷,寒证可适当温敷。敷料需保持湿润,每次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每日1-2次。皮肤破损或感染严重时慎用,需在医师指导下操作。过敏体质者应先小范围试用,出现红肿加剧需停用。湿敷后观察局部反应,配合其他治疗可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