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应该怎么避免黄疸

2025.01.04 18:49

以下是避免黄疸的一些方法,保持充足喂养、注意新生儿排便、避免早产、预防感染、谨慎用药。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充足喂养:充足的喂养有助于宝宝的新陈代谢,促进胆红素的排出。对于新生儿来说,母乳是最好的食物。母乳中的营养成分丰富,能够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频繁有效的吸吮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从而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降低黄疸发生的风险。如果母乳不足,应及时补充配方奶,确保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避免因营养不足而影响胆红素的代谢。

2.注意新生儿排便:新生儿的排便情况与黄疸密切相关。正常的排便能够将体内的胆红素排出体外。家长要关注宝宝的排便次数和性状。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就应该开始排便,最初的胎便为墨绿色,之后逐渐转变为黄色软便。如果宝宝排便延迟或者排便次数过少,胆红素就会在肠道内被重新吸收,增加黄疸的可能性。要保证宝宝的肠道通畅,可以通过适当按摩腹部等方式促进肠道蠕动,帮助宝宝顺利排便。

3.避免早产:早产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早产儿的肝脏等器官发育尚未成熟,胆红素代谢功能不完善。肝脏中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较低,不能有效地将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从而使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容易引发黄疸。所以,孕妇在孕期要注意做好保健工作,避免可能导致早产的因素,如过度劳累、感染、胎膜早破等,确保胎儿能够足月出生,让宝宝的身体器官有足够的时间发育成熟,以降低黄疸发生的几率。

4.预防感染:感染会影响新生儿的身体机能,包括胆红素的代谢过程。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如细菌、病毒等。感染可能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使胆红素生成过多,同时也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干扰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例如,新生儿败血症就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伴有黄疸症状。要注意新生儿的卫生护理,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接触宝宝前要洗手,尽量减少感染源的接触,预防感染的发生。

5.谨慎用药: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从而引发黄疸。在孕期,孕妇要谨慎用药,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肝脏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出生后的新生儿用药更要小心,一些药物可能会干扰胆红素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使游离胆红素增加,或者抑制肝脏中的酶活性,阻碍胆红素的代谢。例如,磺胺类药物、氯霉素等都可能对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宝宝生病需要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孕期还是宝宝出生后,都要密切关注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果发现宝宝皮肤、巩膜等部位有黄染现象,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也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做好相关的预防和护理工作。